5.1.1轴对称图形
教学目标:
1.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,去感受对称的和谐美,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.
2.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,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.
3. 能认识并会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神奇的对称图形,激发数学审美情趣.
教学重点:认识轴对称图形,并能正确画出对称轴.
教学难点:认识轴对称图形,建立空间观念.
教学过程:
一、问题情境
1.观察图中一组生肖剪纸,你能发现
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?
(让学生通过观察、探究得出轴对称图形
的概念,“对折”的过程也启发我们可以验证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.)
2.定义: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,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,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,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.
3.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,请例举一些数学、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.
(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,丰富学习情境,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,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.)
4.图形欣赏
(图中的故宫,天坛,窗花,飞机和蝴蝶的平面图形,它们展示给我们的是和谐优美的形象.进一步丰富情境,体验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)
二、新课学习
1. 做一做: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?
教师可启发学生:
(1)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;
(2)被折叠的哪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;
2.动脑筋:下列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?
(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,对图形进行观察、分析并归类,最后找到各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,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.)
交流归纳,总结如下:
矩形,菱形、正方形、圆、等腰三角形、等边三角形、正六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;有些图形的对称轴还不只一条.
三、实效训练:
1. 课本P114. 1,2
2.推理: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,画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?
3.下图是一辆汽车的牌照在水中的倒影请选择正确的牌照号码( )
A. 沪AT02964 B. 沪AT05694
C. 沪AT02694 D. 沪AT05964
4.请你设计一个具有对称美的图形,同桌相互交换,找出对称轴.
四、课堂小结: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有什么收获?有何感想?
五、课后作业: A组P117. 1,P117.2
5.1.2轴对称变换
教学目标:
1. 掌握轴对称变换相关的概念,能弄清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;
2.通过操作轴对称变换,师生共同探索其性质并应用;
3.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(点,线段,直线,三角形,四边形)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,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.
教学重点:轴对称及其性质.
教学难点:关于轴对称性质的理解.
教学过程:
一、问题情境
.观察:在一张纸上盖上一个印,趁油墨未干之时,将纸张对折得到一个图形,随后打开纸张展平,观察两图形会有怎样的现象?
(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,去体验轴对称变换这种图形变化的过程,并能意识到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具有的特点,这里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对折后重合,从而引入新课.)
二、新课学习
1.轴反射:两图形沿着某直线对折后能重合,就叫作图形该关于直线做了轴对称变换,也叫轴反射.
轴对称: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作轴对称变换后,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,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,也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.
( 注意区别与联系:轴反射产生了轴对称的效果.)
2.轴反射的性质:
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.
轴反射后,长度、角度和面积等都不改变.
3.性质应用. 如图,△ABC和△A′B′C′关于直线MN对称,点A′B′C′分别是点A,B,C的对称点,线段AA′,BB′,CC′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?
(1)设AA′交对称轴MN于点P,将△ABC和△A′B′C′沿MN折叠后,点A与A′重合吗?
于是有PA= ,∠MPA= = 度
(2)对于其他的对应点,如点B,B′,C,C′也有类似的情况吗?
(3)那么MN与线段AA′,BB′,CC′的连线有什么关系呢?
总结: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,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.
三、例题示范
例1:如图,已知直线 及直线外一点P,
求做P′,使它与点P关于直线 对称.
例2:如图,已知△ABC和直线 ,你能作出△ABC关于直线 对称的图形.
作法:
(1)过点A作直线 的垂线,垂足为点O,点A′就是点A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;
(2)类似地,分别作出点B、C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B′,C′;
(3)连接A′B′,B′C′,C′A′
总结: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:
(1)找点(确定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);
(2)画点(画出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);
(3)连线(连接对称点).
四、实效训练
1.p117第2题
2 .(.提高训练)如图,将纸片△ABC沿DE折叠,点A落在点A′处,已知∠1+∠2=100°,则∠A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度.
五、课堂小结
1.轴对称变换的特征:
2.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:
六、课后作业:P118 3, 4 ,5 题.
5.2旋 转
教学目标:
1.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变换,掌握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;
2. 经历探索,发现旋转的性质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;
3. 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,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.
教学重点:掌握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.
教学难点:对基本性质的理解.教学过程
一、问题情境
观察图片并思考:钟表的指针、电风扇的叶片、汽车的雨刮器
是怎样运动的?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?(展示图片)
(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,然后交由学生交流讨论,
找出这些图形旋转的共同特点,引入新课.)
二、新课学习
1. 概念: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,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旋转同一个角a,得到图形F′,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作旋转.这个定点叫作旋转中心.角a叫作旋转角.原位置的图形F叫作原像,新位置的图形F′叫作原图形F在旋转下的像.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P与它在旋转下的像点P′叫作在旋转下 的对应点.
(显然前面的三种图像的变换都是旋转,可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旋转中心.促进学生理解旋转的相关概念.)
2. 将⊿ABC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60°得到⊿A′B′C′.
P点在这个旋转下的像是P′点.
(引导学生边旋转边讨论边寻找:哪些线段相等?哪些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?在游戏过程中,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?什么没有发生变化?)
3.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,并展示板书旋转是特点与性质:
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.
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,且等于旋转角.
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.
4.例题示范
如图,将三角形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º,得到三角形AB'C'.
(1)图中哪一点是旋转中心?
(2)∠B'CB和∠C'AC有何关系?它们的度数是多少?
(3)AB与AB',AC与AC'有何关系?
(此题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旋转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,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.)
三、实效训练
1.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例子吗? (让学生充分发挥,老师适当指点.)
2.已知RT△ABC绕点B旋转得到△EBF在旋转过程中:
(1)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是
(2)经过旋转,点A和点C分别移动到 、 位置.
(3)BC与BF的长是 关系
(4)若∠A=90°,则∠E=
(5)∠ABE ∠CBF
3. 将叶片图案旋转180°后,得到的图形是( ).
叶片图案 A B C D
4. P121. 1,2 习题A组5.2 1,2题.
四、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
出示水车,辘轳,压水井,电风扇,汽车的方向盘,风力发电机等图片,让学生了解我国优良的文化,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,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.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.
五、课堂小结: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有什么收获?有何感想?
六、课堂作业:P122习题A组5.2 3,4题.
5.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
教学目标:
1.欣赏图形的平移、轴对称、旋转等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;
2.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平移、旋转 和轴反射 等图形变换的理解,并能将一些基础的图形经过上述变换设计出一些美丽 的图.
教学重点:运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. 熟悉各种图形变换性质和特征
教学难点:运用简单图形和图形变换,欣赏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问题.
教学过程:
一、问题情境
1.课前自学:阅读教材P123至P125的内容.
2.什么是基础图形?
3.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变换现象?
(1)山倒映在湖中: ;
(2)滑雪运动员在笔直的雪地上滑雪: ;
(3)将挂钟中的时针从五点钟的位置拨到七点钟的位置: .
4.欣赏图1--图5,说出它是由哪个基础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,在图中把基础图形标出来.